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变速箱论文总结与体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汽车变速箱论文总结与体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cvt、DSG、MT、AT哪个变速箱好?
几款变速箱我全部用过,mt一台, at三台,dsg两台, CVT一台,其中,一台dsg里程最远,里程二十几万公里,年限最长,已过十年。
可靠性,都很可靠,没有一台变速箱出过问题,发生过维修。就概率来说,不是说变速箱绝对不会故障维修,而是故障维修概率很低,这也符合现代汽车的质量状况,那些在网上编造变速箱极不可靠的,不是喷子,就是别有用心。
平顺性,整车厂的调校因素大于变速箱本身,同样一个品牌变速箱,不同车厂调校,体验会大不相同,这方面,还是德国车厂的调校最好。德国车厂调校出来的,都很平顺。举例来说,同样的爱信6at,途观体验很好,但标致408体验很不好。奔驰c180很省油,但平顺性不如高七dsg,其实c180也很平顺,如果刻意去感受,在某些驾驶状态下可以感受到换挡冲击,这其实不是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也就是说,变速箱体验好不好,与其关心变速箱品牌,不如关心整车品牌。
油耗,手动变速箱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取决于驾驶方式,三款非手动换挡变速箱,还是双离合最省油,明显省油,比cvt省油,相对来说at最耗油,但整车调校得好,也是比较省油的。
驾驶乐趣,我不喜欢手动换挡,所以只能在三款非手动换挡变速箱里比较,毋容置疑,双离合变速箱驾驶体验最好:动力直接、加速凌厉。
没有最优秀,只有更适合!没有完美的技术,只有不断进化的技术!
不同的变速箱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这四种变速箱中,MT是手动变速箱,历史最长,结构最简单,成本最低,其它三种是自动(实际上从结构来说双离合属于手动变速箱)!
MT:
手动变速箱,利用手动换挡杆,在离合器的配合下,控制换挡拨叉,改变变速箱齿轮啮合档位,实现改变速比的目的,手动变速箱,传动效率最高,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
DCT:
双离合变速箱,大众称为DSG,本质上来说,双离合是由两套嵌套的离合器K1、K2,通过空心轴传递动力,一根轴负责1、3、5档,另一根负责2、4、6档,双离合在升档工作时,可以提前挂入高档位,举例来说,当1档起步时,2档已经挂入,到达车速时只需要直接切换即可,这样做的优点是防止动力流失,接力式换挡是,通过离合器片缓冲冲击,因此,在高档位时,双离合还是比较平顺的,双离合的缺点是由于***用提前升档等待的策略,在降档时,速度要偏慢,特别是低档位齿比比较大时,离合器片不可能完全消除顿挫。另外的一个缺点是发热量大,在拥堵路况时,为了降低顿挫,就需要频繁半联动切换,而实际上半联动属于硬摩擦,这样就导致发热。
AT:
这是目前国际上装车量最大的变速箱,从最初的4AT、5AT、6AT....发展到现在的9AT,10AT,甚至国产据说出来了一个13AT。AT变速箱油两大核心技术: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组,动力通过液力变矩器进行变矩、传递,然后通过行星齿轮组改变齿比。AT变速箱的特点是顿挫感低,舒适性好,随着档位数的增加,油耗也逐渐降低。早期的AT的液力变矩器只使用液体传递动力,导致加速能力差、油耗高,而现代的液力变矩器普遍带有锁止离合器,在档位、时速、转数稳定时,离合器片锁止,全程机械传递动力,因此,无论加速能力还是油耗,都有显著的改善。目前,At最大的问题是,随着档位数的增加,复杂度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加,而过于复杂的设计不仅仅增加研发难度,最主要是增加故障率。8AT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均衡的档位数量。
CVT:
CVT就是无极变速,通过液压压紧两个可以变径的锥形轮,通过锥形轮直径的改变,使夹在锥形轮中间的钢带的压紧位置产生变化,改变减速比。理论上来说,CVT没有机械档位,换挡平顺,同时对发动机的转数没有限制,使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功率输出转数区间,达到省油的目的,但是,由于CVT没有机械档位,必须通过液压控制锥形轮变径,因此,在急加速时,CVT的响应速度相对慢一些,因此CVT没有驾驶乐趣。
变速箱技术的未来:
不同的变速箱技术,有不同的研发取向,有不同的研发背景,从目前来看,除了MT独树一帜以外,其它的三种变速箱都有自己的研发取向和历史成因,另外还存在专利壁垒,为了绕开专利壁垒,取长补短,自动变速箱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从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AT变速箱已经达到了一个发展瓶颈,因为物理档位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双离合的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早期的低速顿挫和发热现象已经有很大的改进!而CVT变速箱从理论上来说,已经不大可能有太大的突破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变速箱论文总结与体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变速箱论文总结与体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