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德柴油发动机合作伙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德柴油发动机合作伙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内有没有比较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具体先进在哪些方面呢?
很多中国网友似乎觉得中国在各行各业各方面必须要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才行,不是第一就是中国不行,而发动机作为工业***,成为了某些人力证“中国水平不行”的手段。而中国工业起步相对较晚,即使在军事领域研发了ws15,挣回了一口气。那些人又从其他发动机上做文章,批判国内没有优秀的柴油机。的确,民用发动机是中国的软肋,但是中国真的没有优秀的柴发吗?其实,中国还有一款叫做150HB-1500的柴油机,它的水平虽然称不上世界第一,但是吊打美日大功率柴油机,拿到世界第二的位置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根据二战的经验来看,柴油机是坦克的最佳动力来源,但是坦克用的大功率柴油机工艺复杂,制造困难,需要消耗很大的国力,其他西方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在造出一些1200马力的小功率柴油机而碰壁之后都选择了放弃,转而选择使用燃气轮机。这种动力来源虽然能轻易达到足够的输出功率,但是也有耗燃料,容易受沙尘影响,扭力输出不如柴油机的缺点。所以在当时,只有“科技世界第一”的德国的豹2坦克上才能配备大功率柴油机。
但是我国却坚持不懈 ,努力攻关。因为外国对我国有严密的技术封锁,我国就进口了德国的民用柴油机自己慢慢钻研研究,不久之后成功制造出了1200马力的150hb-1200柴油机,之后更是在九九式改上成功安装了改进后的150hb-1500柴油机。能自主生产此等大功率军用柴发的国家全球只有中德两家。前不久,装备了这种发动机的九六式在中俄坦克大赛上凭借它澎湃的马力,取得了傲人成绩。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柴油机经过多年的研究,在怠速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启动控制,排放控制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已基本摆脱了体积大,噪音大。黑烟大的缺陷。 柴油发动机新技术应用有: 1、电控喷射技术;由传感器、ECU(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用转速、温度、压力等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参数同步输入计算机,与ECU巳储存的参数值进行比较,经过处理计算按照最佳值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驱动喷油系统,使柴油机运作状态达到最佳。 2、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共轨技术是指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 3、电控增压中冷技术;就是当涡轮增压器将新鲜空气压缩经中段冷却器冷却,然后经进气歧管、进气门流至汽缸燃烧室。有效的中冷技术可使增压温度下降到50℃以下,有助于减少废气的排放和提高燃油经济性。
话说拓陆者皮卡制造工艺如何呢?
作为中国商用车领军品牌,福田汽车为拓陆者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在佛山,福田汽车拥有占地934亩,专为最新皮卡产品建造的德国工业4.0+的智能工厂,从分拼线至主线***用德国KUKA机器人智能操作,车间主线自动化率达100%;生产线柔性化布置,总拼***用Open Gate技术,可实现四平台八车型批量生产,实现个性化车身大规模混流制造,为打造高品质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拓陆者驭途***用的2.0T汽柴油发动机均为欧康自主动力。欧康发动机大有来头,这台发动机来自福田中德日三大研发中心,集成了康明斯动力技术,是和德国FEV公司共同打造的动力系统。所以在静音性、舒适性、动力性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柴油机的FD20应用了VGT涡轮增压器、电子节气门、博世第三代高压共轨等7大先进技术,拥有最大功率120kW,最大扭矩390N·m。汽油的FG20***用缸内[_a***_]、混流低惯量涡轮增压器以及DVVT等技术,拥有最大功率175kW,最大扭矩360N·m。两款动力均可满足最新的国六b的排放标准。
最近的福田皮卡可谓是来势汹汹,进去2020年以来,福田皮卡动作不断。
先是疫情期间直播工厂,号称德国工业4.0智能工厂,可惜错过了,只看了后续报道。
然后就是拓路者驭途9,拓路者清风版,拓路者海运版,申报6字开头的,最近又出了4K22汽油动力车型。下半年还会推出大将军拓路者战途。
拓路者皮卡的工艺如何,且看福田皮卡强大的产品能力,如此密集的出产品,制造工艺可以说非常强大的。
但是强大归强大,福田皮卡销量其实起色不多,三月份来了小***之后,4月5月出现了下降。
搞不清楚国产的制造工艺和德国4.0,差距在哪。
嘿嘿嘿嘿嘿。
拓陆者有着请大的品质的制造工艺,覆盖中国、德国、日本的全球化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全球一线汽车配件厂商打造的供应链体系,搭配投资35亿打造的拓陆者智能工厂,国内皮卡行业中唯一一座依据德国工业4.0+模式打造的智能工厂,让拓陆者从生产源头保证皮卡产品的超高质量,为完美呈现“国际品质,中国实力”提供实力背书。
抗日战争时我军有哪些反装甲武器?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反装甲武器有战车防御炮(简称战防炮)和机关炮(也称小钢炮),但数量不多,基本上依靠外国进口,自己并不能大量生产,满足作战需要。因此,除了少数国民***中央军一个师装备一个连外(4门),大部分编成独立团,视战况紧急程度临时弹性配属。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反装甲武器型号。
德国莱菌金属Pak35/36型37毫米战防炮。卢沟桥事变之前,南京国民***从德国至少购入184门,其中少量为摩托化牵引,大多数为骡马牵引,前者橡胶轮胎,后者木制车轮。全面抗战初期参加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台儿庄战役。当时防守台儿庄的西北军官兵从未见过战防炮,起初很怀疑这么小的炮能打坦克,见识过威力后无不欢呼雀跃。
意大利百禄M1935型47毫米战防炮。这种炮可以分拆驮载,在意大利军队也被当作山炮以供山地师使用。国民***军队装备不多,李玉堂第3师有一个连,杜聿明陆军装甲兵团战防炮营有一个连。台儿庄战役后期,第3师的这个连曾经单独抽调参战。
苏联M1930型37毫米战防炮。该炮属于仿制品,外观、性能和德国的差不多,但品质、精度不在一个档次。苏联援华抗日,大量售于国民***,据参加验收工作的兵工署专家回忆,有些还是"二手货","磨损严重,无法保证射击之精确"。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吧,英美列强又不肯卖。军政部利用苏联战防炮编成炮兵第53、第54、第55团,哪里需要调配哪里。
瑞士苏罗通S5-106型20毫米机关包。其实也是德国制造,只不过为了规避凡尔赛和约之限制,在境外开设的子公司而己。别看这种小钢炮不起眼,用处可大了,国民***军即打坦克,也打飞机,射击分为单放、点放,以及全自动射击。关键还小巧灵活,甚至可折分成八个部件,适合运动战,想撤就撤,打一炮换一个地方也方便。
由此可见,战时制约中国军队反装甲能力的,不是日本鬼子的坦克有多厉害,主要问题是反坦克武器太少。同意的朋友请点赞,请多多转发。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基本上没有有效的反战车手段,国民***手里好歹还有些战防炮,八路军这边就只能上集束手榴弹了,最多加上地雷。其实对付日本人的薄皮坦克还是有土办法可行的:
1、“莫洛托夫鸡尾酒”。其实就是汽油混合物,利用高温对敌人坦克造成杀伤。可即便如此八路军也没有能力制造,因为我们缺少汽油也没有橡胶。
2、没良心炮。看过《大决战》的人都知道我军的这款利器,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杀伤对手。可惜这种武器对***的使用量很大,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产量有限,做手榴弹和地雷还不够呢,实在经不起消耗。
想看更多靠谱回答,请关注本人,谢谢!
刀君作答
抗日战争时“我军”反装甲武器,刀君明确两个问题。先是我军指中国抗日军队,再来说反装甲的装甲是不是指日本的战车式坦克?
刀君说中国战场上没有欧洲战场上那样的坦克大战,是因为交战双方国力都不强。日军所谓“坦克”的装甲厚度不到20mm ,这样的双方基本不会配备什么反装甲武器,常规的机炮和战车炮就可以解决战场上的坦克。
日本89式坦克,装甲厚20mm
日本坦克的不足有三大原因:
- 坦克制造思想问题:日本在一战后由于看到自己学习的典范德军被法国打败,便迅速更换学习对象。全盘吸收了法国陆军的作战思想。认为坦克是车体轻,装甲薄,速度快的“骑兵”战车。这就是在中国战场上出现的89式甲型(水冷汽油机)和乙型(风冷柴油机)坦克。还有一款叫94式豆战车,重2.7吨,全车只有一挺7.7mm 的机枪。原谅刀君不认为那是坦克吧。
- 战术运用不当问题:日军在战术上却没有像德国那样把坦克集中组建冲击旅(大队)或团(中队)的建制。1936-1937年约有1000辆89式坦克在中国战场上,却分属不同步兵师团。依赖一战时步坦协同的密集冲锋战术,初期由于国军装备差而被突破防线,到1938年徐州会战时,国军开始运用反战车炮和20mm 的机炮有效制衡了这种战术。
- 战争***调配问题:日本的浸碳钢全被海军拿去建造军舰,油料被空军使用,坦克炮没有钨金属做穿甲弹。所以陆军的坦克普遍使用效率低,与其说是装甲车不去说是铁皮移动炮。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一度研究过用工业产品盐酸做炮弹来腐蚀日本坦克。
国军的意制CV-33超轻型坦克,装甲厚15mm
反观国军初期确实没有有效制衡日军坦克的武器,唯一的坦克师也是从德,意购买的薄皮轻坦克。在台儿庄战役中消耗殆尽。但在39年后部队配备了20mm 机炮就有了改观。后期日军的坦克数量越来越稀少,且得不到补充(太平洋战场的***耗竭)也就没有必要扩大反装甲武器的购买了。至于游击队和八路军很少碰上日军坦克,加上物资缺乏,也就没有正式的反坦克武器了。说起抗日战争时我军的反装甲力量,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凡了连队打坦克那一幕,一边日军坦克在缓慢开动,一边国军士兵用大刀片子,枪托在坦克上砸。相比于国军抱着手榴弹的***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这种迎击坦克的国军显的更写实,也让我久久难以平静。
抗战时期我军没有多少反装甲力量,仅有的坦克力量是徐庭瑶创建的“陆军装甲兵团”,拥有“克虏伯”战车16辆.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20辆。而且这个装甲力量在“淞沪战役”中基本消耗殆尽,这点力量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击日军装甲的力量。
另外在抗战之前,国民******购过一批德制的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总装备不到200门,且属于“易耗品”,一旦被日军发现,作为首要打击目标。
反坦克枪国军几乎没有。连20mm机关炮也用来打坦克(其主要作用是用来防空,打坦克是副业中的副业)最后就是靠敢死队员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到日军坦克下引爆。这些大概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能用到的反装甲力量。
相比于落后的武器装备,战术的僵化更为致命,凭借中国军民的一腔热血,如果组织得当,日本的坦克并不难应付,可事与愿违,几乎没有协同作战思想,各自为战。甚至很多士兵看到坦克都大惊失色。抗战十四年完全是靠中国军民的血肉换来的胜利。向先烈们致敬。
抗日战争时,我国积贫积已久,武器装备比较简陋,所以反装甲作战比较吃力,经常在日军装甲部队面前吃亏。
1.集束手榴弹和***包
抗战期间,特别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除了少数精锐外(德械师、税警总团),其他部队的武器装备总的来说比较简陋。当面对日本军队的装甲部队时,武器落后的中国军队,往往只能用用最为原始而又残酷的方法,阻止日军坦克。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冒着枪林弹雨,拿着集束手榴弹或者***包,舍生忘死的贴近日军坦克,炸毁它。
1944年夏季,日本进攻桂林,当时桂系部队身上都绑着***包,只要遇见坦克,有机会就会拉爆引线,自己和坦克共同的牺牲。。。。。。这样的例子在抗战中太多了。
2.德国以及仿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
抗战之前,国民***组建了德械师 ,因此进口了德制PAK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全面抗战初期参加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台儿庄战役,在战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后由于德国断绝了与中国的***贸易,所以国民***开始仿制“德制PAK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并于1941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
3.美制M3 37毫米反坦克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德柴油发动机合作伙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德柴油发动机合作伙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